不再“谈危色变”之二:“易制毒”与“剧毒”化学品的区别

首页    行业资讯    不再“谈危色变”之二:“易制毒”与“剧毒”化学品的区别

 

01“易制毒”与“剧毒”化学品有什么区别?


易制毒与剧毒化学品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化学品,易制毒主要是指用于制作毒品的原料及化学配剂,很多实际本身并不具备毒性等特点。而剧毒危险化学品是本身具备毒性指标的一种化学试剂。

易制毒化学品在《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中作了明确规定,将易制毒化学品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主要原料, 第二类、第三类是可以用于制毒的化学配剂。易制毒化学品名录在条例后作为附录进行了公示。其中第一类在医药实验室可能涉及,第二类、第三类在常规实验室中均会涉及,比如盐酸、硫酸试剂等。

剧毒危险化学品是指在《危险化学品名录(2015版)》中的备注中标注为“剧毒”的化学品,一共148种。值得注意的是,与2002年的剧毒危化品名录相比,由原来的355种剧毒化学品有所降低,比如实验室常用的汞盐类,硫酸汞在新版中已不再是剧毒类危化品。

02 在法规和标准要求上有什么不同?


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主要遵照《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的各项要求执行。在储存方面目前没有明确的标准要求。但易制毒化学品隶属由所在公安部门的禁毒大队主管,是重点管制类化学品,建议参照上篇介绍的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标准进行管理。

实验室的剧毒化学品是危险化学品名录中其中一类,主要遵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管理。在实验室储存场所的要求上,剧毒类化学品要遵照《GA 1002-2012 剧毒化学品和放射源存放场所治安防范要求》进行管理。该标准首先对存储场所进行风险等级划分,划分为一级风险等级(固态剧毒化学品1000kg(含)以上或液态剧毒化学品1000L(含)以上或气态剧毒化学品500kg(含)以上)、二级风险等级(固态剧毒化学品200kg(含)以上或液态剧毒化学品200L(含)以上或气态剧毒化学品50kg(含)以上)、三级风险等级(固态剧毒化学品200kg以下或液态剧毒化学品200L以下或气态剧毒化学品50kg以下)的储存场所,然后根据风险等级在“人防、实防、技防”等方面的逐步放宽。建议实验室严格控制试剂量,控制总量应在200kg以下进行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

03易制毒与剧毒化学品在管理上常见问题?


问题1:易制毒、剧毒化学品是否需要备案?

答:均需要。

易制毒化学品根据《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购买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在购买前将所需购买的品种、数量,向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易制毒化学品向当地公安机关的禁毒大队进行备案。

剧毒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剧毒化学品、 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销售企业、 购买单位应当在销售、 购买后5 日内,将所销售、购买的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以及流向信息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备案,并输入计算机系统。”剧毒化学品向当地公安机关的治安大队进行备案。

问题2:两类化学品的储存应注意哪些要求?

答:第一,设立剧毒化学品专用储存场所或储存柜。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危险化学品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并设置明显的标志。储存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专用仓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相应的技术防范设施。”易制毒化学品在管理办法中虽未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公安机关部门监督检查时也提到了需要设立专门的储存场所或储存柜。

第二,严格执行“五双管理”要求。在上一篇易制爆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中进行了详细解释,五双管理是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基本要求之一,从出库、领取、使用、废液处置均要有记录,并且与上一流转环节的数据对应。

第三,安装“视频监控装置”和“入侵报警装置”。作为管制类的化学品,监控是最基本技术防范设施,在实验室必须设置,并满足监视和回放图像应能清楚辨别进出人员的体貌特征和活动状态。入侵报警装置也是对管制类化学品采取防盗、防抢、防丢失等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

问题3:对管制类化学品进行管理上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以我所在的实验室为例,觉得管理上好的做法给大家做个介绍。管制类化学品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重要环节,一是试剂存储,二是流转使用,三是废液处置。第一,试剂存储。严格按照不同化学品的储存标准要求完成硬件设施的配备,定期对硬件设施开展检查和应急演练,坚持存量少的原则,即可降低风险;第二,流转使用。也是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建议“用多少领多少”,将试剂的流转量降到最低,有的实验室是以“瓶”为单位进行流转,笔者的实验室也这样运行过,往往在流转过程中,出现多人使用时,使用量就出现“总量对不上”的问题,而且很难保证一瓶危化品在各个实验室流转过程中都留下了“记录”,采用“用多少领多少”的机制,可以保证每一次流转“出库-使用-处置”后都得到有效控制和流程终结。至于说频繁使用会触发多条流程,使用麻烦等问题,我个人觉得在合规和麻烦之间,首先要满足合规要求。第三,废液处置。这个环节主要做好分类收集、并记录好收集的数据信息即可,具体在废液收集过程中分类的要求、容器的要求、数量的要求,我在后面会专门一篇文章来梳理实验室废液处置的相关要求。

2022年5月9日 18:18
浏览量:0
收藏